3月2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率队调研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督导森林防火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千年立城”的静气和“留白增绿”的定力,树立世界级眼光、瞄准世界级品质,高标准保护修复、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水平有序建设,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城市森林公园。市领导苟正礼、左正、刘旭光,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管委会主任陈历章参加。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正逐步实现从“生态屏障”向“城市绿心”的功能演进,已成为成都面向世界展示公园城市形象气质的一张靓丽名片。
■坚定不移推进全域增绿增景,持续稳妥推进减人减房,全面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重点抓好特色小镇培育。
■加快建设高效交通体系,高标准推进旅游环线建设,构筑形成龙泉山的区域交通环、生态体验环、康旅休闲环。
■营造更多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场景,让市民游客寄情山水之间、体验幸福美好生活。
■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全力打好防灭火主动仗、攻坚战,确保“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详见http://m.scsjb.cn/tefY3
--------------------
今天是2021年3月25日,星期四,农历二月十三。今日天气:12℃~18℃ 阴转小雨。今日限行:4和9。↓精彩导读↓
--------------------
◆成都中小学作业管理有新规
◆天府机场今迎第二阶段试飞
◆"熊猫专列"首发成都至遵义
四川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309发送到10658678可订阅本报。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抢先看★
【成都出台作业管理新规】
老师怎样布置作业?家长是否应该管小孩作业?作业量,多少才算合理?成都为中小学作业管理立新规,市教育局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提出“七要六不要”: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完成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作业布置不超量、作业安排不随意、作业批改不敷衍、作业批改不推诿、作业监管不缺位、课外培训不留题。详见http://m.scsjb.cn/tefY1
-----
>>>昨日,成都市举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通报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有关情况,广泛诚恳征求社会各界代表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的意见建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守成,市法院院长郭彦,市检察院检察长吕瑶和市级政法单位有关负责同志认真听取和记录了相关意见建议。
>>>市科技局正式印发《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今年,成都将努力实现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成势,天府实验室启动运行。
>>>四川大学芶富均教授带领的液态金属团队在国内首次研发出液态金属热裂解装置,以液态金属为媒介,助力甲烷裂解,实现零排放、低成本、高效制氢。
>>>国新办24日发表《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报告指出,美国民主制度失序引发政治乱象,选举成为富人阶层“独角戏”,人们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下降至20年来最低点。
--------------------
P3★蓉城事★
>>>今日,天府机场将迎来第二阶段试飞,国航、成都航空将参与试飞,检验跑道的低能见度运行程序等。目前,天府机场建设和运营筹备进入决胜阶段,预计6月30日前投用,届时成都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两个枢纽机场的城市。
>>>吃着美食、还能唱歌……全国顶级的旅游专列——“熊猫主题”列车(如上图)将于3月28日首发,采用固定线路和定制线路相结合,旅客可通过“智慧成铁APP”以及携程等各大旅游平台购买。首发线路为成都至遵义,行程为期3天,价格为1280元,可享受列车食宿、景点门票等服务。
>>>构建新型医保自助服务网点,探索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智能医保服务”;持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构数量……到2022年底,成都的医保服务管理水平将进一步“质变”。详见http://m.scsjb.cn/tefY4
>>>废旧沙发、桌椅……成都大件生活垃圾怎么处理?目前正公开征求意见。详见http://m.scsjb.cn/tefY2
--------------------
P4★天下事★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公告,延续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至2023年供暖期结束。
>>>国外服装企业H&M集团被曝光发布声明抵制新疆棉花产品,引发网友关注。网友:一边抵制新疆产品,一边又想赚中国人的钱?目前国内多个电商平台已下架H&M相关产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日前签署命令,自4月1日至9月30日,乌方对以旅游为目的入境或过境的中国公民实行临时免签政策。
>>>美国接连发生重大枪击事件。美国总统拜登呼吁国会参议院立即通过众议院此前批准的枪支法案,加强控枪立法。
--------------------
P5★手机报热评★
【文化“破壁”,仍需大众与技术持续蓄力】
近期,“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召开,会议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此次新发现的青铜器器型厚重,造型奇幻奔放,千百年前的文化遗产“上新”不久,就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出圈”,引发网络热议。
>>>这次从“重见天日”到“破壁出圈”,三星堆的文物明星用时可谓“光速”。这既归功于此次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亦离不开大众对文化瑰宝逐渐形成的感知力与亲近度。以往在博物馆中,大众面对玻璃罩里冰冷文物的“相顾无言”,今时今日已蜕变成人们在“线上”对各类文化知识广泛了解、在“线下”以更专业的视角近距离欣赏文物之美。可以说,如今我们更具备亲近历史、触摸文化的软实力,也更能在历史的温热中增进文化自豪感。
>>>三星堆文物光速出圈更提示我们,大众也在这种轻松明快的“文化破壁”路径中有了创作和表达欲望。某种程度上,技术不必等到“文物上新”方能大显神通,平日里也可以多尝试为大众组织并打造多元化表达平台,在引导人们向历史文化回眸发问的同时,也激励人们集思广益、进行文化思考。
>>>文物的颦笑引发了万千网友的联想,“考古直播”更拨动了人们探秘中华文化遗产的心弦。借此机会,相关文化组织与部门不妨多着眼于大众的历史文化兴趣点,拓宽文化内核和当代思考相呼应的新渠道,让更多文化遗产“破壁”“出圈”。(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
执行主编:覃乙峰
责编:高婷
编辑:文博雅
温馨提示:请您及时删除已阅读彩信,以免内存不足影响接收。本报发送频率及时间:周一至周五每日两刊,发送时间:上午版9:00,下午版17:30;周六、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每日一刊,发送时间:中午12:00以前。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