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成都手机报 > 点击阅读

四川.成都手机报0426上午版

yidong

四川日报消息,4月25日,中央第十四督导组第一轮下沉督导情况反馈会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会议在成都召开。中央第十四督导组组长李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书记、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组长彭清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央第十四督导组副组长孙瑞标出席。会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勇传达部分省(区、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精神,中央第十四督导组四川小组组长刘志远反馈第一轮下沉督导有关情况,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作表态发言。详见http://m.scsjb.cn/tegeY

-------------------
今天是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农历三月十五。今日天气:15℃~25℃ 多云。今日限行:1和6。↓精彩导读↓
--------------------

◆地铁18号线获国际设计大奖
◆五一来东部新区看尽成都花
◆中国人破纪录"留光"一小时

四川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309发送到10658678可订阅本报。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抢先看★

【把高质量发展“总蓝图”变为“实景图”】
4月2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在蓉考察指示要求,听取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研究成都贯彻落实措施。

■推动职业教育与国家战略接轨、与城市产业匹配、与市场需求结合,培养引进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强化功能思维、产业思维,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千方百计强链补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隐形冠军,打造城市产业地标。

详见http://m.scsjb.cn/tegf1
-----
>>>4月25日,成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范锐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出席。详见http://m.scsjb.cn/tegf3

>>>庆祝建党100周年舞剧《努力餐》在蓉上演。25日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市政协主席张剡等党史学习教育市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与市“两优一先”表彰代表、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改革创新奖获得者、“成都好人”等各界群众代表一同观看演出。详见http://m.scsjb.cn/tegf2
--------------------

pc

P3★蓉城事★


>>>昨日举行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第十场专题采访活动上透露,成都将开展幸福美好生活统计调查,探索建立幸福美好生活监测指标体系。详见http://m.scsjb.cn/tegf4

>>>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消息,五一节期间,2021“花漾蓉城”成都花展将在东部新区林栖公园向市民开放。

>>>你对地铁18号线有什么印象?昨日,成都轨道建设管理公司发布消息称,高颜值的18号线一二期工程车站公共区装修方案(如上图)斩获2021全球室内设计类别最高荣誉铂金奖。

>>>明起至5月底,一场名为“I AM HERE 椅靠梦想”成都大运公益大师椅特展的活动将在IFS雕塑庭院开展,包括郎朗、杨冕、朱成等在内的21位国内外各界知名艺术家的设计作品,将用独创的“画中椅”形式展出。

>>>昨日,京东方斥资60亿打造的智慧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正式开诊,总床位2000张。开诊后,其服务区域将辐射西南地区医疗市场。
--------------------

 

P4★天下事★

>>>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国办印发实施意见,到2035年,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

>>>这些药别乱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氨酚麻美口服溶液、氨酚麻美糖浆、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等14个品种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详见http://m.scsjb.cn/tegeX

>>>“留光”1小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近期成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8年前德国团队创造的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

>>>啦啦操和街舞将进体育高考!2022年广西体育高考体操专项考试增设选考科目,新增啦啦操和街舞科目,与原单杠科目一同作为“三选一”选考科目。

>>>全球新冠疫苗接种超10亿剂,美国、中国和印度新冠疫苗接种的速度最快,这三个国家接种剂数占全球总数的58%。

>>>印尼官员表示,此前在巴厘岛海岸附近消失的潜艇被发现,53名官兵全部死亡。
--------------------

 

P5★手机报热评★

【为什么各种APP都在让人“借钱”?】
如今,打开手机上任意一个APP,消费者几乎都能看到借款入口,社交、打车、旅行等生活类APP俨然成了“金融APP”。这些APP以小恩小惠引诱、怂恿用户借贷,故意宣传“低利率”“下款快”,甚至“轻轻松松就能‘借’出数十万元”。

>>>各种APP为何热衷放贷?当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过渡,消费金融市场巨大,消费贷款快速扩张,各种APP平台经营商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这本身并没有错,对促进消费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APP放贷一旦脱离规范和监管,容易引发过度收集和滥用客户信息、贷款陷阱以及非法网贷平台无序蔓延等诸多乱象,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借贷有陷阱,消费需谨慎。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经营秩序,健全治理机制,预防各类APP“放贷”乱象。APP平台运营商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感和责任感,做好自查、自纠。消费者要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尽量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慎点不明链接,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摘自新华网)
--------------------

执行主编:覃乙峰
责编:王燕蓉
编辑:王文娟 徐蓉

温馨提示:请您及时删除已阅读彩信,以免内存不足影响接收。本报发送频率及时间:周一至周五每日两刊,发送时间:上午版9:00,下午版17:30;周六、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每日一刊,发送时间:中午12:00以前。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