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成都手机报 > 点击阅读

四川.成都手机报1018上午版

pc

 


昨日,首届健康中国促进行动暨年度指数发布大会举行。在“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榜单中,成都位列2019-2020年度“健康中国标志城市”第一名。与成都一起获奖的城市还有深圳市、杭州市、乌鲁木齐市、银川市、济南市。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健康城市指数评价体系三大指标的18个子项指标中,成都在每万人口医院数、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子项指标上均表现突出。详见http://m.scsjb.cn/tei0M

--------------------
今天是2021年10月18日,星期一,农历九月十三。今日天气:12℃~17℃ 阴。今日限行:1和6。↓精彩导读↓
--------------------

◆成都成为又一个国家级实验区
◆神舟十三号装着成都造氢气瓶
◆东部战区回应美加军舰过台海

四川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309发送到10658678可订阅本报。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抢先看★

【成都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日前,成都又迎来一个重磅改革任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成为全国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这也是成都被确定为全国“双减”工作试点城市、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后,再次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级实验区。
-----
>>>今日,成都日报发表社论文章《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文章称,作为一项龙头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我们要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详见http://m.scsjb.cn/tei0H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返回舱使用的氢气瓶,来自于成都。详见http://m.scsjb.cn/tei0I

>>>陕西省卫健委通报,16日-17日,新增2例外省游客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系夫妻,均为上海某高校退休教师,10月9日以来在甘肃、内蒙古及陕西西安等地旅游;18日,宁夏新增1例本土确诊,系陕西阳性人员密接。四川疾控发布提示:建议10月1日以来有内蒙古、甘肃旅居史的入(返)川人员,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并做好自身健康监测。
--------------------

 

P3★蓉城事.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成都住建领域机会清单上新了!清单涉及13个项目,其中城市有机更新项目5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4个、公共配套设施类项目1个、其他项目3个。详见http://m.scsjb.cn/tei0J

>>>中国音乐金钟奖与“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联合推出的中国爱乐乐团专场音乐会,昨晚在四川大剧院盛大上演。

>>>昨日,2021中国.成都首届都市户外多项赛在桂溪生态公园拉开战幕,本次比赛是国内首次将户外多项赛放在城市中心举行。另讯,昨日,2021中国.金堂成渝双城铁人三项公开赛在金堂国际铁人三项赛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近700名专业铁三选手及铁三爱好者参赛。

>>>根据最新的成都市体育锻炼适宜指数预报,今起四天都适合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享受健康生活吧!
--------------------

 

天下

 

P4★天下事★

>>>10月15日,美国“杜威”号导弹驱逐舰、加拿大“温尼伯”号护卫舰过航台湾海峡。东部战区回应,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反制一切威胁挑衅。

>>>当地时间15日,中俄“海上联合-2021”演习进入实兵演练阶段(如上图),导弹驱逐舰“昆明舰”、“东平湖”号综合补给舰联合机动。

>>>昨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测得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平均亩产为1603.9公斤,创造新的纪录。

>>>17日,尤伯杯羽毛球团体赛决赛,中国队在先失一分的情况下,连追三分击败卫冕冠军日本队,第15次捧起冠军奖杯。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表示,他将成立“中国任务中心”,以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中情局还大肆招募懂中文的特工,希望特工掌握普通话、粤语、上海话、客家话等。
-------------------

 

P5★服务★

【名校硕士开摩的,积极人生何谈“浪费”】
英语专业毕业、硕士就读于中山大学、裸考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曾在英语培训机构任教……当这些光鲜标签与“失业后开摩的”联系在一起,不少网络围观者都深感惋惜,甚至觉得当事人“浪费学历”。然而,身处舆论漩涡之中的当事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态度却很豁达,“跑摩的只是暂时过渡……并不认为自己跑摩的就是浪费学历,如果什么都不干在家待着,才是真正的浪费学历”。

>>>人生浮浮沉沉,能屈能伸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相较于那些遇到挫折就意志消沉、选择“躺平”的人,这位乐观的摩的司机,确实值得点赞。这件事引发的舆情中,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对“名校硕士失业开摩的”的热议与不理解,折射出对于学历、职业的刻板成见,“什么人只能干什么工作”的僵化观念根深蒂固。

>>>从人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角度看,“专业对口”当然有道理,“用非所学”是否合理当然值得探讨,但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人们的择业方向也越来越多元,“跨界”就业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正常。不管是自称“暂时性过渡”的硕士摩的,还是此前的“深圳中学教师面试者超一半是博士”,全社会在看待学历、择业等问题时,希望能有更多平常心,让“名校硕士开摩的”“博士当中学老师”不再成为“新闻”。(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

执行主编:覃乙峰
责编:高婷
编辑:徐蓉 文博雅

温馨提示:请您及时删除已阅读彩信,以免内存不足影响接收。本报发送频率及时间:周一至周五每日两刊,发送时间:上午版9:00,下午版17:30;周六、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每日一刊,发送时间:中午12:00以前。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