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详见http://m.scsjb.cn/tejUp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3月4日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施小琳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做实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探索走出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
今天是2022年3月7日,星期一,农历二月初五。今日天气:9℃~21℃ 晴。今日不限行。↓精彩导读↓
---------------------
◆农村宅基地咋修成都征意见
◆迎"三八"节这些景区有优惠
◆四川今年首期赏花信息来了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聚焦★
【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四川日报消息,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小组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详见http://m.scsjb.cn/tejUh
-----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双减”之后,如何确保课后服务质量?听代表委员怎么说?看成都怎么做?详见http://m.scsjb.cn/tejUj
>>>公园城市示范区怎么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以及行业专家、市民代表围绕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积极建言献策。详见http://m.scsjb.cn/tejUo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赵萍:建议将成渝城市群纳入国家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名单;全国人大代表何学彬:建议加大对西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力度;全国政协委员杨利伟:十年内或将实现普通人进入空间站。
--------------------
P3★本地.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粮食】今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保障粮食安全成为热门话题。我市正在抓紧春季农业生产重要窗口期,确保2022年全市粮食面积达到571万亩、产量达到229.3万吨以上。详见http://m.scsjb.cn/tejUi
【宅基地】农村村民对农村住房进行新建、扩建、重建等的,应向村民小组提出申请,经村民小组讨论同意后,报村镇审批……农村宅基地如何修?成都正公开征求意见,详见http://m.scsjb.cn/tejUk
【托管】成都又有四个区开始周末托管服务了: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青白江区。报名时间详见http://m.scsjb.cn/tejUm
【景区】为迎接“三八”妇女节,西岭雪山、漫花庄园等成都多家景区推出不同形式的免票、特惠活动。详见http://m.scsjb.cn/tejUl
【赏花】成都悄悄入春了,何时去哪看什么花?2022年四川省第一期花卉观赏信息发布,详见http://m.scsjb.cn/tejUn
【战疫】6日起,我市高新区长城馨苑小区、天府新区龙河社区凯华丽景小区、金牛区沙河·云景湾小区、温江区佳兆业·丽晶公馆、金堂县生态水城澜岸小区降为低风险区。
>>>省疾控中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48小时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暂时不要进行核酸检测,避免出现核酸检测假阳性的情况。
--------------------
P4★天下★
【冬残奥会】6日,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2比赛日,中国队取得4金1银3铜的好成绩。目前,中国队以6金4银6铜,共16块奖牌的成绩,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
【天气】春装短袖可以安排上了!据中国天气,预计周二至周五,中东部黄河以南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20℃以上,其中,湖北东部、四川盆地、河南、安徽、湖南、江西、云南等地最高气温可达25℃以上。
【逸闻】5日,一航班从南京禄口机场起飞约50分钟后,一名女乘客称家里燃气灶好像忘记关火了。机组迅速联系签派员,请求小区物业协助查看情况。最终物业回复,家中燃气是关闭状态,但是门没锁好。(@人民网)
【俄乌】俄罗斯总统普京6日表示,只有乌克兰停止战斗并满足俄方要求,俄方的特别军事行动才有可能暂停。
>>>6日,第二批共两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先后安全回到国内(如下图)。
>>>英国副首相6日承认,英国已经为乌克兰方面培训了大约2.2万人的武装力量。他预测说,俄乌冲突升级可能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
P5★热评★
【婴幼儿照护费将可抵扣个税:精准减负缓解养育焦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这不仅将减轻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对提振家庭生育意愿、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意味着生育从家庭事务领域进入公共事务领域,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民生举措。
>>>有专家建议,具体的扣除标准,不妨因地制宜,参照不同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予以确定。这值得参考。我国各省市养育成本相差悬殊,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地收入水平、养育成本制定扣除标准,做到精准施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些收入没有达到个税起征点的人群,可能享受不到专项附加扣除的利好,但他们也是不能遗忘的群体。各地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困难和感受,出台配套福利政策,让每个人感受到生育政策的温度和善意。
>>>只有综合施策、形成制度合力,通过税收抵扣“做加法”,实现育儿成本“做减法”,才能让政策的春风吹进育儿家庭和全社会的心坎里,破解“生不起、养不起”难题。(摘自澎湃新闻)
--------------------
执行主编:覃乙峰
责编:王燕蓉
编辑:王文娟 徐蓉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