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上半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76.4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99.42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970.99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206.06亿元,增长2.5%。详见http://m.scsjb.cn/telKn
--------------------
今天是2022年7月19日,星期二,农历六月廿一。今日天气:21℃~25℃ 阵雨转阴。今日限行:2和7。↓精彩导读↓
--------------------
◆疫情期间成都"兜底"生活用电
◆这些地方上榜"天府旅游名牌"
◆辣条减盐降脂有了"量化指标"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本地.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战疫】7月18日0-14时,成都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为昨日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例。截至7月18日14时,成都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
>>>昨日,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发出公告,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并公布了核酸检测点位信息。详见http://m.scsjb.cn/telKh
>>>疫情期间成都“兜底”居民生活用电!因疫情影响未及时缴纳电费的居民,电力部门提供欠费不停电等兜底服务。
【旅游名牌】第二批拟命名“天府旅游名牌”名单出炉,包括金堂县五凤镇、龙泉驿区桃源村等。详见http://m.scsjb.cn/telKk
【“四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消息,成都市2022年度“四美”(“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情系国防好家庭”)评选结果发布,名单详见http://m.scsjb.cn/telKj
【职称】市人社局消息,2021年度成都市职称评审结果出炉,8139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成都市2021年度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审并获得高级职称,超过3万人通过评审或初定取得了中(初)级职称。
【交通】市交管局消息,地铁18号线省体育馆站施工,本月20日至2023年7月19日,人民南路一环路交叉口及周边道路交通有变。详见http://m.scsjb.cn/telKm
--------------------
P3★天下★
【专项行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等10类乱象。
【节假日】国家发改委、文旅部发文,提出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等措施,促进休闲旅游发展。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是我国最大的无人区。我国科考队在可可西里发现罕见“红山脉”,长近600公里、宽超过160公里,有助于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
【辣条】工信部公布的《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将于10月1日实施,辣条减盐降脂有了量化指标。该标准对调味面制品作出明确定义,即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食品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经配料、挤压熟化、成型、调味、包装而成的即食型方便食品。食品名称也可标注为辣条,应同时标注产品真实属性名称调味面制品。
【留学】最新数据显示,申请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数量再创新高,中国已成为英国最大留学生生源国。截至6月30日,今年共有31400名中国学生申请去英国高校学习。
【日本】日本一家具公司近日推出垂直“午睡盒”(如下图),让员工可以站着小睡。“午睡盒”的外部看起来像一个光滑的管道,底下有四根木腿支撑。内部有支撑部件,可以支撑使用者的头部、膝盖和背部。
--------------------
P4★热评★
【千元一斤的荔枝,抢走了什么?】
前几日,有网友发帖称,北京某商场“增城挂绿”品牌的荔枝每斤售价高达1049元引发热议,有评论笑称“雪糕刺客”终于遇到了“荔枝悍匪”。荔枝是广受欢迎的夏季水果,如果再往历史深处看,更有不少文化的加持,诸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新雨山头荔枝熟”“日啖荔枝三百颗”等等,诗意蕴藉,让人会心。只是,再华美的篇章,再娇嫩的口感,仍不过是一种水果而已。动辄千元一斤,显然有些过分了。更不要说,把两颗“挂绿”放在木盒之中、绒布之上,即便不好说是“买椟还珠”,至少也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
>>>有人说,目前的天价荔枝,那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呈现,明码标价,愿买愿卖。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如果这不是真实的供求关系,而是经过刻意操弄出来的一种需求虚热呢?在移动互联网日渐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消费早已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动辄就“晒”,时刻关注,使得人们买什么、花了多少钱等私密行为,带有了某种公共性、炫耀性。这也导致很多人的消费,被放置在公共平台打量。
>>>无论口感多么好,荔枝都是用来吃的。品质好一些的农产品,价格高一些,本身并无不妥,但如果完全无视市场,涨到如此令人惊叹的价格,无疑走得太远太偏了,也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真正增加农民收入。毕竟,大量溢价流向了流动环节。说到底,千元一斤的荔枝抢走的是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以及正常的消费意愿。让荔枝的价格逐步回归理性,一个让人放心、安心的消费环境才能持久。(摘自光明网)
--------------------
执行主编:覃乙峰
责编:高婷
编辑:徐蓉 文博雅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