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成都手机报 > 点击阅读

成都手机报新闻:半年之约,冲刺吧大运;两款国产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

四川.成都手机报0130上午版

pc

 

新春伊始,距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仅剩半年。1月20日,《成都大运会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邀请函》已经发出。3月底,来自五大洲的代表团团长或其代表将会聚蓉城,亲身体验中国西部最具幸福感的超大城市。大运会的脚步近了,成都将向世界呈现一场国际表达、中国风格、巴蜀特色、青春风采的体育盛会。届时,世界目光将聚焦东安湖畔,大运会的精彩瞬间与高光时刻将逐一开启。倒计时的滴答声响里,成都正迈出坚定的步伐,昂扬迎接大运会。目前,基础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接下来成都将对每一处细节进行“雕琢”。详见http://m.scsjb.cn/teo19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昨日升级发布《成都大运会市场开发合作机会清单》,聚焦城市经济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发展,共设置“5大赛事应用新场景”“25个赞助合作类别”,聚焦数字体育、绿色低碳、新能源开发、智能智慧应用等体育产业项目。

--------------------
今天是2023年1月30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九。今日天气:1℃~14℃ 晴。今日限行:1和6。↓精彩导读↓
--------------------

◆公交不再站站停下车只需按铃
◆两款国产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
◆网红烹食噬人鲨被罚12.5万元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本地.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拼出开门红】新年伊始,好消息不断传来。中国第一条量产级和标准化的绿氢电极产线在成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投产;武侯区向全区发出拼经济搞建设、拼招商抓项目的动员令,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打好建圈强链招商引智攻坚战;龙泉驿区将全面推进六大功能片区做优做强、共进共兴……

【成德眉资】省科技厅与省公安厅联合印发了《成德眉资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试点实施方案》,将在成徳眉资区域开展外国人才工作许可互认试点。

【投产】昨日,记者从位于彭州的“成都氢谷”获悉,中国第一条量产级和标准化绿氢电极产线在成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投产,标志着成都氢源制备关键材料取得重大突破。

【校外培训】昨日,成都发布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基准收费标准,中心城区10人以下每人50元/课时。学科类校外培训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

【公交】成都公交集团消息,按铃下车首批次“响应停靠公交”将于2月6日正式上线。什么是“响应停靠公交”?公交车进站时,如果车内无乘客按铃、站点无乘客等候、站点无其他公交车停站,车辆将减速越站通过,以减少途中不必要的耗时,提升公交运营效率,让市民出行更加快捷。

【公益广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如下图)
--------------------

 

天下

 

P3★天下★

【药物】两款国产新冠口服药物获批上市!近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感染治疗药物先诺欣、民得维上市。上述两款药物均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

【教育】近期,有人借寒假之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教育部昨日提醒,凡未列入《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

【处罚】四川南充市场监督管理局29日消息,南充一网红因非法购买食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噬人鲨,被罚12.5万元。本案鲨鱼销售者和捕捞者沈某某、颜某某已被警方逮捕。

【体育】北京时间29日,在美国进行的2023年世界极限运动会中,中国选手苏翊鸣获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铜牌;中国选手蔡雪桐获得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铜牌。

【韩国】韩国文物研究院宣布,在济州岛一处高丽王朝时期的寺庙遗址中,出土了中国北宋钱币和一尊铜塔。韩国文化财厅将继续调查,或将上述物品指定为文物。
-------------------

 

P4★热评★

【14岁初中生保送进清华,舆论应该关注什么】
前几日,广西初中生官子钦家门口热闹非凡。据报道,14岁的官子钦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春天将师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本硕博八年连读。很多网友在祝贺、点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不经中高考上清北”这条“成功路”的羡慕。

>>>不得不说,这还是在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我国高校面向初三、高一招收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是希望因材施教,让他们脱颖而出,但部分家长和社会舆论,却把这作为上名校的一条路径,这就可能出现拔尖人才培养催生拔苗助长的问题。选拔拔尖苗子进行因材施教,提前进入大学进行培养,这是值得探索的。但是,要避免这成为进名校的“跳板”。一旦出现学校、家长把这作为上名校的途径的倾向,就会加剧基础教育的“特长热”“竞赛热”,增加学生负担和家长焦虑,也影响“拔尖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与长远发展。有的被名校录取的“拔尖人才”,进入大学后,就失去了对自己擅长学科的兴趣,也不再有成为学科拔尖人才的志向。

>>>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都要探索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模式,但要避免改革探索受功利的唯竞赛、唯升学影响,以竞赛与升学为目标,而要重视培养拔尖人才的兴趣与综合素养。以这样的观念来看待14岁的初中生保送清华,就会看淡升学、被清华录取,而关注其进大学后的发展,是否能成为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摘自光明网时评频道)
--------------------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
审核:覃乙峰
监制:王晋升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