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手机报1007上午版
10月6日,去哪儿、飞猪发布的“十一”假期分析报告显示,成都大运会举办和三星堆新馆开放等提升了四川旅游热度,成都是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大出游热门目的地。据介绍,“十一”假期,全国出游前10名热门目的地分别为:北京、成都、重庆、上海、长沙、西安、杭州、广州、武汉、南京。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上海迪士尼乐园等热门目的地的热门景区呈现出游客“爆满”现象。
>>>截至10月6日20时,成都国庆档票房突破6989万元,排全国城市票房第四。继2023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创下佳绩之后,这个新片云集的国庆档继续“领跑”,再度加速释放电影市场活力。
--------------------
今天是2023年10月7日,星期六,农历八月二十三。今日天气:15℃~24℃ 多云转阴。今日不限行。↓精彩导读↓
--------------------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排期公布
◆亚运数字火炬人命名弄潮儿
◆今年九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本地★
【科幻大会】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2日召开。昨日,此次大会日程表正式公布,对大会环节、参与嘉宾、活动时间场地等信息进行了具体介绍。详见http://m.scsjb.cn/ter3T
【场馆】昨日,成都规划馆发布关于开放试运行的公告,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9:00-17:00,周一固定闭馆进行设备检修。详见http://m.scsjb.cn/ter3V
【职称】据四川省人社厅消息,2023年度下半年四川省优秀青年人才高级职称申报时间为10月7日-27日。申报人的学历、资历、职称层级等条件不受申报限制,但其他基本条件均应达到四川省相应系列(专业)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详见http://m.scsjb.cn/ter3W
【交通】今年以来成都交通运输持续恢复、整体好转,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1—8月,全社会累计完成客运量23.4亿人次,同比增长18.2%;完成货运量2.53亿吨,达到2019年同期的1.27倍。
【ETC】为鼓励外省游客入川旅游,2023年10月7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的每周五0时至周日24时,省外车牌一类客车在四川省内高速公路收费站使用ETC方式出站的,川内高速公路通行费在现有ETC5%优惠基础上再施行五折优惠。详见http://m.scsjb.cn/ter3U
--------------------
P3★天下★
【旅游】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
【亚运会】昨日,中国队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8枚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目前,中国以187金104银63铜暂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名。
>>>杭州亚组委昨日消息,“亚运数字火炬人”的名字确定为“弄潮儿”。
【气温】当地时间5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今年9月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9月。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16.38摄氏度,比先前的最热9月——2020年9月的全球平均气温高出0.5摄氏度。
【叙利亚】叙利亚卫生部6日表示,针对霍姆斯军事学院的无人机袭击,已造成89人死亡,277人受伤。目前尚无组织或个人宣称制造了此次袭击事件。
--------------------
P4★爱看头评★
【迷笛盗窃案后又见婚礼场地被搬空,“庸常之恶”不是法外之地】
近日,据媒体报道,徐州一婚庆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工作人员10月2日晚8点开始搭建婚庆场地,次日凌晨3点才搭好。早晨7点钟,他们赶到现场准备当日婚庆,没想到四个小时前才搭建好的场地竟然空了,“一颗螺丝钉也没留下”。他们经多方打听,才在附近村民家中找到部分失踪的道具和设备。目前,婚庆公司已向当地警方报警。
>>>此次事件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发生在南阳迷笛音乐节期间的盗窃事件。两起事件,都发生了盗窃,甚至连细节描述都很相似——南阳迷笛音乐节事件中,“秋裤、内裤都丢”令人大跌眼镜;此次事件中,“一颗螺丝钉也没留下”同样令人瞠目结舌。因为盗窃,南阳迷笛音乐节的风评可谓高开低走,甚至再次引出了地域歧视的陈词滥调。在这样的背景中,“一颗螺丝钉也没留下”的婚庆场地,至少为评判此类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聚众哄抢之类的“庸常之恶”关乎法治,而无关地域。
>>>对于此类行为,并不缺少法律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哄抢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刑法关于“聚众哄抢罪”的规定是: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聚众哄抢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律问题。关键在于,警方对此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如果聚众哄抢的最坏结果不过是“物归原主”,难免会使趁火打劫者更加有恃无恐,不仅现场局面愈发难以控制,而且势必会起到一种不良示范效应。反之,如果每一个趁火打劫者都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见财起意者又岂敢蠢蠢欲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聚众哄抢事件,都不失为一堂普法课。公众能从中看到“法不责众”,还是能从中看到“违法必究”,一切都取决于警方的下一步行动。如果一定要提及地域,法治成色大概是此类事件中唯一的“地域属性”所在——“庸常之恶”不是法外之地,只有以法治约束恶行,铲除法不责众的想象空间,才能涤荡社会空气、维护地方形象。(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
编辑:张烁 覃一川
责编:覃乙峰
监制:王晋升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