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关于实施合法产权住房人员落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完成了意见征集。《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已交付使用)或二手住房的人员,可在住房所在地申请本人落户,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老年父母符合投靠条件的,可申请办理户口随迁。通知具体实施日期尚未公布。详见http://m.scsjb.cn/teu6j
--------------------
今天是2024年10月10日,星期四,农历九月初八。今日天气:15℃~21℃ 雨。今日限号:4和8。↓精彩导读↓
--------------------
◆快看!成都再添一超级充电站
◆游客在熊猫基地飞无人机被罚
◆这一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续发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本地★
【蓉企】2024年度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通过复核企业名单公布,852家蓉企新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详见http://m.scsjb.cn/teu6k
【演出】据成都市文广旅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成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接近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9%,显示出文化市场的活力。
【充电场】武侯区首个自有新能源充电场站“永仁苑超充站”已进入通电调试阶段,即将投入运营。正式运营后,单日最大充电量可达1.5万度电量,每日可满足超400辆车次充电需求。据悉,“永仁苑超充站”是“孔明驿电”旗下首个超级充电站,除了提供更快捷的充电服务,还配套建设有“特色暖心驿站”。
【机器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多款“成都造”机器人亮相宽窄巷子、春熙路、东郊记忆等热门景区。其中,一款四足机器人产品“灵瞳”,戴上了熊猫造型头套,与游客们现场互动,深受好评与欢迎。
【通报】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通报:8日上午,游客张某某(男,19岁)在熊猫基地区域飞无人机,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张某某给予行政处罚,熊猫基地决定禁止其终身进入园区(含熊猫谷)参观。
--------------------
P3★天下★
【国债】财政部将于11日续发行2024年第六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续发行期限为30年期,发行总额500亿元,票面利率2.19%。
【景区】日前,应急管理部召开会议,其中强调要加强对“野景区”、网红打卡点的安全警示宣传和流动巡查,严防违规冒险进入。
【铁路】从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的铁路国庆黄金周,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77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773.9万人次,连续8天单日旅客发送量超1700万人次。
【朝韩】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针对朝鲜当天宣布切断一切朝韩间公路及铁路连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表示,此次朝方宣称的切断与封锁等措施只会招致更加严酷的孤立。
-------------------
P4★爱看头评★
【校内消费必须刷脸,自愿还是“被自愿”?】
近日,四川绵阳东辰高级中学仙海校区一学生家长投诉称,该校在校园内采用刷脸消费,不仅强制学生办理人脸识别协调账号,且每位学生每年需支付150元平台服务费。
>>>要想在学校吃饭,首先需要办理人脸识别协调账号,然后还要支付“平台服务费”?如此环环相扣的程序设计,颇有些“请君入瓮”的味道,家长的不满可想而知。此事引发舆论关注之后,当地社会事业发展局回应称,刷脸系统收费是基于家长自愿办理的校园通讯卡,若不办理号卡,则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可以在校园正常刷脸消费。
>>>对于这种解释,涉事学生家长并不买账,其表示,该校老师在家校群明确告知家长,如不尽快缴费,将影响孩子在校食堂等的正常消费,后果自负。如果这种说法属实,所谓“后果自负”显然就包含了要挟的意味,也难怪家长只能“被自愿”。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地社会事业发展局再次回应时表示,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电话沟通后,家长对政策解释表示满意。
>>>150元的平台服务费,看似金额不大,实则问题不小。一方面,考虑到校内学生数量众多,这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另一方面,如此豪取强夺,本身就是对学生权益的粗暴侵犯。在这件事中,学生到底是“自愿”还是“被自愿”?原本满腹怨言的学生家长,为什么在电话沟通之后“对政策解释表示满意”?当地相关部门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到底说了什么?事关该校所有学生的权益,这些问题都有必要解释清楚。面对家长投诉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公开作出回应,而不应如此含混不清、语焉不详。
>>>对于学校来说,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智能化手段,确实可以提高校园管理效率。但引进人脸识别系统的前提是,必须完善管理机制以确保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一项原则是“谁处理谁负责”: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数据安全比管理方便更重要,这是学校无法推卸的法律责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可以引进人脸识别系统,但不应对此实行“一刀切”,采集敏感个人信息的前提是“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学校理应提供多种支付方式,以此来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无论此次事件真相如何,都不失为一种警示。学校切不可为了管理方便,而忽视了数据安全,更不能因此伤害学生的权益。涉及学校收费的问题,主管部门应当严格监管,保障好学生和家长的权益,充分给予他们真正自愿选择的权利。(光明网)
--------------------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
监制:马兰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