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成都手机报 > 点击阅读

成都手机报新闻:快看!这条市域铁路有新进展;成都超5000对新人昨登记结婚

四川.成都手机报0521上午版

手机报主图新

成都市9家市级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和四川天府新区等7个区(市)县所属事业单位,拟面向川渝两地范围内的在编在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共160人。详见https://mp.weixin.qq.com/s/sE-Dbm8MgQsaah66Xus3sg

--------------------

今天是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农历四月廿四。今日天气:22℃~35℃ 多云转小雨。今日限行:3和8。↓精彩导读↓

--------------------

◆快看!这条市域铁路有新进展

◆成都超5000对新人昨登记结婚

◆欧盟解除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本地★

【结婚】2025年5月20日是婚姻登记正式实现“全国通办”后的首个“520”,许多情侣选择在这个浪漫的日子步入婚姻殿堂。据市民政局消息,截至17时30分,全市昨日已办理结婚登记5082对。相较于去年“520”的4500余对,增幅明显。

【轨道】近日,在地下20米深处,“成德2号”盾构机刀盘从四川建院站破桩而出,市域(郊)铁路成德线德阳南站至四川建院站盾构区间右线隧道贯通,至此,该区间左右线均已贯通,这是成德线首个完成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揭牌】20日,成都国际仲裁院揭牌。揭牌后,成都国际仲裁院将对标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着力打造辐射全球的商事仲裁服务枢纽,为中外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纠纷解决选择。

【新都】新都区消息,总投资3亿元的高端工业母机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数控机床专精特新企业——汉墨工业有限公司完成总部整体迁址,正式落户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水蜜桃】近几天,不少水果店内,成都本地产的水蜜桃已悄然上市。据了解,这是省内最早成熟上市的水蜜桃之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果树专家刘磊表示,由于今年3月持续低温天气,导致开花时间延迟,今年水蜜桃的成熟时间推迟了10到15天,预计6月上旬才会大量上市。

--------------------

P3★天下★

【卫星】20日,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

【应急】20日,“国家应急广播预警”小程序上线,可第一时间为全国的用户提供涵盖雷电、暴雨、洪水、强对流等40余种重要灾害的预警防灾服务。

【小满】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北京时间5月21日2时55分迎来小满节气,意味着炎热开始登场。

【欧盟】欧盟理事会20日发表声明,宣布解除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

【智利】当地时间5月20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消防队通报,因多区域检测到强烈燃气味扩散,圣地亚哥市中心多栋建筑进行大规模疏散,包括智利总统府拉莫内达宫。

【日本】截至19日,日本大米价格已经历连续十多周上涨,较去年同期高出大约1倍。日本民众表示,大米涨价给日常饮食造成了直接冲击,不少人减少米饭摄入。

--------------------

P4★爱看头评★

【去年验收的凤阳鼓楼瀑布式落瓦,查原因更要补疏漏】

5月19日晚,多条“凤阳鼓楼塌了”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此先后发布通报称,凤阳县鼓楼楼宇(1995年重建)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2023年2月,因损毁情况加重,存在安全隐患,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针对脱瓦事件,已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

>>>官方及时调查和通报进展,值得肯定。不过,看完通报,可能很多人更疑惑了。如果楼宇是年久失修的文物古建,脱瓦或许还能理解,但这个旧址重建的楼宇距今不过30年,出现严重脱瓦本就离谱,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很值得追问。更何况,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花费290万元进行的修缮,仅过去一年时间,修缮工程是怎么验收通过的?

>>>据报道,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于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楼宇为1995年建设。基于此,鼓楼楼宇的修缮,本该特别重视质量。因为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减少人为干预,每一次修缮都可能对文物造成或隐或显的破坏。楼宇虽算不上文物,修了坏、坏了修似乎影响不大,但在这过程中如果对台基造成损害,那就很难弥补。

>>>本该谨慎修缮的楼宇,一而再地暴露问题,或许证明了这类“非文物但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疏漏:因为楼宇不算古建,文物保护部门可能不会特别重视;但其又处于和文物古建“打包”的特殊关系,不是用来居住或作为经营场所的建筑,住建部门可能也未必监管到位。身处几个监管部门的“夹缝”,或许是频出问题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遗留安全隐患的修缮工程,一年前能够顺利通过验收?2017年以来陆续出现的脱瓦现象,相关部门有没有启动调查?如果早一点从源头上找准问题并对症下药,现在的“瀑布式落瓦”或许就不会发生。同样,如果这一次还是浮于表面地修修补补,那也难以保证下一次不会出别的问题。

>>>文保场所的重建建筑,因为具有特殊的文化教育功能或者促进地方认同作用,对其修缮质量的把控,不应低于甚至应该超过一般的市政工程标准。希望官方的调查,能够查明建筑质量把控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疏漏,并以严肃的问责,倒逼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完善,从而避免出现网友所吐槽的:600年后修缮的建筑,竟不如600年前古人修的建筑牢靠。(红星新闻)

--------------------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