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手机报0616上午版
6月15日,2024—2025年度《美好生活大调查》“美好生活城市之夜”数据发布活动举办,百姓眼中的16个“美好生活典范城市”重磅揭晓。其中,成都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这项调查活动已经持续19年,每年对我国150多个城市、300多个县的10万户家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民生感受型调查。详见http://news.chengdu.cn/2025/0616/2486625.shtml
--------------------
今天是2025年6月16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廿一。今日天气:23℃~35℃ 晴。今日限行:1和6。↓精彩导读↓
--------------------
◆关注!多家蓉企加速冲刺IPO
◆成都老年大学秋季招生今开启
◆印度一大桥坍塌已致六人死亡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本地★
【蓉企】超纯材料启动IPO辅导、乘风科技北交所IPO辅导备案申请已受理、宏明电子申报创业板IPO……近日,多家蓉企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详见http://news.chengdu.cn/2025/0616/2486623.shtml
【老年大学】成都市老年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招生,今天上午9点起正式开始报名!新学期开设的课程有音乐、体育、国画、书法、宠物养护、汉服纹样设计、数码板绘等等。详见http://news.chengdu.cn/2025/0616/2486635.shtml
【电力】据四川省同城化办消息,今年成都都市圈将重点建设9个电力设施项目,总投资250亿余元,年度投资约73亿元。其中,7个电力项目将实现竣工,新开工2个电力项目,将进一步提升都市圈能源保障供给能力。
【便民举措】找工作想了解招聘进度?成德眉资国企信息如何互通?中高考考生有哪些景区福利?……毕业季到来,近日,针对民生关切的问题,记者从成都市国资委了解到一系列便民举措。详见http://news.chengdu.cn/2025/0616/2486624.shtml
【河流】15日,记者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根据预测,未来一周(6月16日~6月22日),预计全省各主要江河水势较为平稳,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洪水的可能性较小。17日至19日,攀枝花、凉山、乐山、宜宾、泸州等地的部分河流可能发生明显涨水过程,个别中小河流可能发生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
-------------------
P3★天下★
【台风】针对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及其暴雨洪涝灾害,近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4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做好防汛防台风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免签】新西兰政府官网发文指出,从2025年11月起,中国护照持有者如从澳大利亚入境,且持有有效澳大利亚旅游、工作、学生或家庭签证,将可免签进入新西兰,最长停留3个月。
【航展】第55届巴黎航展将于2025年6月16日至22日举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布了今年的参展阵容。歼-20、歼-35A、歼-10CE等将亮相巴黎航展。
【美国】当地时间6月14日,美国政府于首都华盛顿举行阅兵式,以纪念美国陆军成立250周年。同日,美国多个城市举行抗议活动,表达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满。
【印度】据印度媒体报道,一架载有7人的直升机当地时间15日在印度北部的北阿坎德邦地区坠毁,机上包括6名乘客(其中包括一名儿童),以及一名飞行员。报道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据外媒当地时间15日报道,印度西部浦那一座大桥当日坍塌,导致至少6人死亡、25人失踪。
--------------------
P4★爱看头评★
【公共自行车,退场不褪色】
近期,安徽、山东、黑龙江等多地公共自行车项目接连按下停止键。曾经遍布城市街头巷尾的固定车桩,在完成历史使命后逐渐退场。
>>>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作为打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早期解决方案,公共自行车曾是城市绿色出行的标杆。尽管固定点位借还的模式如今看来有些不便,但在杭州西湖环湖路、武汉东湖绿道等场景,有序布局的固定站点确实起到了保障骑行安全和道路秩序的作用。那些印着城市标识的车架,不仅承载着代步接驳功能,还宣传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卫星定位技术的普及,共享单车逐渐成为不少人的更优选。共享单车在运营区域内实现“无桩化”,以更灵活的使用方式、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便捷的操作流程,迅速赢得市场青睐。相较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市场化运营模式抗风险能力更强,也能够更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享单车持续的技术迭代,显著提高了其使用便利性,不仅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还提升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公共自行车项目逐渐退出舞台,被技术更新、服务更优的共享单车取代,本质上是末端交通的效能升级。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或将不断涌现更新型的末端交通形态,但不论出行方式如何变迁,始终不变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发展理念。只有着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顺应新趋势,回应新需求,才能走得更远更稳。(经济日报)
--------------------
编辑:张烁 文博雅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