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式将于2025年8月17日在东部新区世界园艺博览园国际友谊馆举行。成都地铁车站不在《关于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式期间采取临时交通管控措施的通告》管控范围内,全线网正常运营。东部新区部分道路将实施临时交通管控,为满足交通管制期间乘客出行需求,成都公交将对途经该区域的6条公交线路进行临时绕行,并临时暂停2条公交线路,请市民提前规划好出行。详见https://news.chengdu.cn/2025/0815/689e7d1ad1a48769bf725379.shtml
>>关于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式期间采取临时交通管控措施的通告,详见https://news.chengdu.cn/2025/0815/689e7c8bd1a48769bf725371.shtml
--------------------
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农历闰六月廿二。今日天气:23℃~33℃ 阵雨。今日限行:5和0。↓精彩导读↓
--------------------
◆2025成都茶博会11月7日开幕
◆注意!成都未来三天有雷雨
◆充电宝3C认证新规今起实施
如需帮助请致电(028)86007309。
--------------------
P2★本地★
【世运会】今日,成都世运会进入倒数第三个比赛日,中国队将在15枚金牌争夺中冲击健美操、地掷球项目的金牌,攀岩有望继续登上最高领奖台。在今日将决出的男、女速度个人四条道2项奖牌中,由男、女个人冠军储守宏、邓丽娟领衔的中国队派出男女各4人的相同阵容参赛,可望获得至少1枚金牌。健美操将决出混合双人和五人操2项冠军。中国队在五人操中派出由世锦赛冠军范思伟、冯蕾领衔的阵容,有望登上领奖台。地掷球将进行大金属地掷球男子单人、混合双人连续抛击2项决赛。中国组合张晓辉/王晨怡以预赛第三的成绩闯进混合双人半决赛,将力争站上领奖台。
【茶博会】2025中国成都(秋季)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于11月7日—10日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举办。
【天气】昨日下午,成都不少地方下起了太阳雨。而据市气象台预报,预计未来三天成都天气以阴天间多云为主,分散阵雨或雷雨频繁“打卡”,15日晚上到16日白天降雨较为明显,东部个别地方还可能出现大雨。未来三天最高气温分别为35℃、31℃、32℃。
【页岩气田】8月14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由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提交的永川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5.88亿立方米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标志着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永川页岩气田属于深层页岩气,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境内,处于四川盆地川南复杂构造区,主体部分埋深大于3500米。
--------------------
P3★天下★
【5G】14日,国家数据局消息,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新规】充电宝、锂电池3C认证新规今天(15日)起实施,未取得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将不得继续生产、进口或销售。
【降息】美国高盛集团13日在研报中预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今年将降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明年将再降息两次。
【韩国】据韩联社14日报道,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的妻子金建希被捕后的首次传唤调查于当天14时10分结束。金建希对大部分讯问行使沉默权,因此调查提前结束。
--------------------
P4★爱看头评★
【驾车“炸街”被判拘役,对危险驾驶就该“零容忍”】
据报道,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场汽车改装博览会现场,一辆改装后的汽车从博览中心门前以近90公里的时速“炸街”而过,当时路面因降雨较湿滑,车辆很快失去了控制,开始疯狂旋转。在众人惊恐的目光和惊呼声中,车子径直撞向路边护栏,巨大的冲击力使车辆严重受损,零件四处飞散,现场一片狼藉。相关视频被发到网上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审结这起案件,依法判决被告人顾某某犯危险驾驶罪,拘役4个月,缓刑4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这不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事故,更折射出驾车“炸街”行为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驾车“炸街”将公共道路当成“炫技场”,其危害从来不是“噪音扰民”那么简单——超速行驶、非法改装、危险操作,每个环节都可能引发车毁人亡的悲剧。这起案件中,驾驶人明知路面湿滑仍关闭安全系统、超速两倍以上,主观上带着炫技逞能的心态,客观上造成多车受损、人员受伤,其对公共安全的漠视远超一般交通违法,已构成了刑事犯罪。
>>>此番判决打破了“单人驾车不算追逐竞驶”的认知误区,明确“主观炫技+客观危险”即可构成危险驾驶罪,这一认定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重要标尺,让驾车“炸街”者再无侥幸可言。当“炸街”不再是“小打小闹”,而可能面临牢狱之灾,那些追求刺激的驾驶者才会真正掂量代价。正如案件审判长所言,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关键看是否“对公共安全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有侵害的现实可能性”。这种以“公共安全”为核心的司法考量,精准击中了“炸街”行为的危害本质。
>>>从“噪音扰民”到“刑事追责”,苏州这起案件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单个行为人的惩处,更在于向公众清晰厘清“合法与违法”“违规与犯罪”的边界,本质上是对公共安全的坚决捍卫。马路不是赛道,炫技等于玩命,当法律成为治理“炸街”的“王炸”,当司法判决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炸街”的轰鸣声才有望早日消失在法治的晴空下,还公众以安宁,还道路以安全。(工人日报)
--------------------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红星新闻网出品。
◆无线精彩 掌握成都◆